1.109 万全之道 (第2/3页)
。曹孟德既杀安集将军,恐车骑大将军亦难自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董氏无存,我辈皆休矣。”
见董重无语。尚书令桓典,附和道:“司徒所言是也。”
“曹孟德,号乱世枭雄,素奸狡多疑。”伏完言之凿凿,再接再厉:“老夫吗,窃以为。大将军,今纵无罪,后必杀之。”言下之意,“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董承刺曹不成,错杀曹孟德长子,并兄弟侄子。家门血海深仇,曹孟德岂能不报。若诛安集将军董承满门。势必与董氏结仇。曹、董遂成不死不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与会众人,各自唏嘘。唇亡齿寒,何况二党之争。亦如司徒伏完所言。自太师殉节,王党四散。唯恐曹党一支独大,董侯确有扶植外戚,制衡曹党之意。天子虽未明言,然朝野上下,皆有风传。
依曹党一贯行事,可以预见。必挟私报复,趁机发难。将董氏外戚,并王允余党,一网打尽。行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满门家小,性命攸关。纵有太皇,好言宽慰。董重亦难免,忐忑不安。这便问道:“依司徒之见。为今之计,该当何为?”
“诛曹。”伏完一语中的。
“一击不成,曹孟德必有所备。如何再行?”董重摇头。
“非谋一刺,乃谋万全之道也。”伏完答曰。
“请司徒明言。”董重抱拳求问。
“《传》曰:‘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伏完引经据典:“大将军,何所得?”
“‘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董重心中一动:“莫非,司徒乃指吕吕镇东乎?”
“然也。”伏完抚掌言道:“若吕镇东,将兵甄都。逐曹孟德出。纵有大仇,亦无能为也。”
此言,如醍醐灌顶。董重幡然醒悟。曹孟德,总朝政。朝野上下,无有不从。故能予取予求,一言九鼎。然若被吕奉先所败,出走甄都。彼时,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位卑言轻,不足为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