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 举族下狱 (第3/3页)
一切皆不出,曹孟德所料。
因董承家小,俱下诏狱。守备森严,闲人莫入。故史夫人,自作聪明。先见曹孟德。假近身施术为名,得司空印信,潜入诏狱。于董氏一门,众目睽睽之下。堂而皇之,行移花接木。将董女并食母,遣送出狱。本以为,活命大恩,董承家门,无以为报。必不会走漏风声。岂料,“强中自有强中手”。雕虫小技,早被蓟国谋主窥破。
荀攸传书荀彧。虽“当局者迷”。然荀文若,又岂是泛泛之辈。才有,曹孟德,此时此刻,与董承当面对质。
事已至此,曹孟德已知大概。
端午刺客,非出董承本意。乃史门弟子,栽赃嫁祸。
如何将计就计,最大得利。方是,重中之重。
曹孟德遂言道:“将安集将军,举族下狱。”
“喏。”便有如狼似虎,卫将军营士,将董承押下大殿。
不由分说。曹孟德,抱拳请命:“请陛下移驾。”
黄门令左丰,遂请天子下阶出殿。
“明公。”安顿好内外诸事,御史中丞荀彧,司空司直程昱,联袂来见。
“依计行事。”
“喏。”
血战二日。甄都宫破。
曹孟德将二董举族下狱。禁天子于御苑。稍后,空置大位,于承光殿中,专开朝会。
此时,大局已定。百官,皆出曹党。同仇敌忾,夷董氏三族之声,此起彼伏。更有甚者,妄言废立天子。
任凭百官唇枪舌剑,口之笔伐。曹孟德,正襟危坐,不置一语。
御史中丞荀彧进言。先张榜安民,再传书河北。二董之事,从长计议。此乃缓兵之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