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 再兴五陵 (第2/3页)
禄,万石高俸,可想而知。
不急晋升。待迁都长安,在封赏群臣不迟。
亦如皇上所言。三年之中,太上皇廷,陆续迁往长安。当有数以百万计,吏民同往。长安民众,不足百万,尚能安置。若再入百万,恐无立锥之地。
扩建长安斗城,乃出必然。
除此之外,蓟王又传诏京兆伊刘陶。再兴五陵原。
五陵原,因五陵而得名。高祖九年(前198年),纳郎中刘敬谏言,“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桀名家居关中”,伺奉长陵。并建长陵邑,以居之。
其后,惠帝建安陵,景帝建阳陵,武帝建茂陵,昭帝建平陵之时,皆竞相效尤,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平陵邑。取关东二千石官、高訾巨富及豪杰并兼家眷,悉徙陵邑守陵。
遂有五陵少年兴。
两汉之交,天下大乱。五陵残破,陵人四散。今汉虽有修缮,然再无前汉气象。太上皇帝定都长安。五陵当为卫(星)城。长陵、安陵邑、阳陵、茂陵、平陵,五邑足可纳,百万之众。
蓟国月起十万楼台。增筑长安,扩建五陵。三年足矣。
长安、碣石、甘泉等离宫,所置宫人,亦将陆续西迁。以待太上皇廷。
闻皇上迁都长安。鲜卑、乌桓各部,必有姻亲同往。北地奢延属国,十四部鲜卑。自当翘首以盼。论地利,八百里秦川,不在千里蓟国之下。
论种田,太上皇帝,天下第一。舍朕其谁。
大汉航道,亦持续疏通。工字舟携愚公锤,将河道礁石,逐个粉碎。悬崖峭壁,机关栈楼林立。
大国良工,随皇上营城二十载。先于督亢陂造重楼,后于陇坂造悬楼,再于沅水绝壁排造栈楼。穿渠筑路,营城造楼,山高水险,已不称难。即便大河冰封。亦有机关橇车,无阻通行。
此时,足见敖仓港之持重。蓟国新谷,可经此港,源源不断输往关中。再除砥柱之天险,大河水路通畅。万石大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