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 北巡守望 (第2/3页)
有顿逊海渠,珠玉在前。红海横渠,动工在即。再造大漠纵渠,亦在将作寺,能工巧匠,情理之中。红海横渠,需穿沙漠。硬质河床,乃是必然。话说上古先秦,便有毛遂治滏,命民夫和“红胶泥”,将滏水河床,抹厚五尺,不留空隙。胶泥经骄阳暴晒,无需火烤,便坚硬如陶。正是硬质河床鼻祖。只需掘沙土为渠,以“红胶泥”垫底,取戈壁砾石筑堤。纵贯大漠戈壁,连通漠北并漠南水系。如此,无需再绕行苍海郡,便可通漠北都护。
大漠坦荡如砥。纵有地势参差,设船闸足可通行。
漕渠走向,正如前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出代、右北平千余里,“历涉离侯、济弓闾”。前汉弓闾水,后汉弓卢水。
换言之。将作寺,欲造漕渠,连通饶乐、弓卢二水。
左国令携将作令上表。兹事体大,皇上遂亲来一观。话说,顿逊海渠筑毕,红海横渠未开。唯恐能工巧匠,年华空耗。欲再兴大建已继之。
若能连通饶乐、弓卢二水,大漠将不分南北。于漠北都护府而言,其利之大,无可计数。然掘渠斜穿大漠,古往今来,闻所未闻。代价几何,不得而知。终归,要权衡利弊。
然正如将作令苏伯所言。开凿大漠漕渠,必易于顿逊海渠。
漠北诸水,即便北流,亦无妨。譬如容渠船闸,所通圭水,亦是北流之江。
辽关港,金乌船宫。
皇上北巡,轰动塞北。
临近部族,纷纷赶来觐见。辽关港内外,船舶汇聚。如高车归义王、乌桓率善王、扶余国主,亦舟车兼程,齐来赴会。
久沐汉风,潜移默化。塞北诸王,衣食住行,皆与蓟国比同。言行举止,亦与汉家诸侯无异。
皇上三兴汉室,尊天下共主。诸国主,与有荣焉。将作寺,营造有功。大辽水运之便,沿线皆深得其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