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6 善善之者 (第2/3页)
皇上威天下,从不以兵革之利。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王母名言,中夏地薄。皇上深以为然。试想,蓟国千里稻作,一季一熟。三南之南,丰、黎、宁三州,皆一季三登。更有甚者,民人驯服,反意不生。略施仁政,感激涕零。奴性深入骨髓。
岂如我汉人这般。君以我为草芥,必报之以仇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饥寒交迫,一呼百应。苍天已死,竞相揭竿。
行人署,鸾栖馆。
心牵皇上君流之事。报馆丞陈琳,遂邀好友小酌。
“闻,甄都天子,欲赦主上君流之罪。”陈琳求问:“不知,然否?”
“然也。”无上九卿之大司勋许子远答曰:“主上,圣意已决,恐难转圜。”
比起许子远,智者千虑。陈琳心中忐忑,唯恐三载之期,变生肘腋:“子远可知,昔大司士因何当车?”乃问鞠城兵乱,迁居永乐宫之窦太后,欲远赴漠北。却被贾文和,单车拦下。若窦太后北上,陈年旧事,无人得知矣。
“唉——”此何尝不是,许子远心中所憾:“知我主者,大司士也。”
“子远,何出此言?”陈琳求问。
“我主,‘和其光;同其尘’。‘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譬如首谋曹节先亡,从众皆罪加一等。若窦太后远走漠北,董太后又被害洛阳。我主自罪,亦加一等矣。”许子远道破天机。
换言之,正因窦妙、董姝,俱得以保全。故皇上才君流十万里。若二人俱亡,皇上难辞其咎。更难堵悠悠众口。唯《罪己诏》退位,以谢天下。
正因深知皇上为人。故贾文和力保不失。料想,君流之罪,亦在贾文和意料之中。
此时此刻。陈琳方知,前因后果:“大司士,真乃神人也。”
“主上讨伐四海,皆出谋主之策。譬如,灭长城马贼,驱北匈奴西归。据条支七城,立丰宁二州,恐皆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