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后悔 (第3/3页)
而张跟陈正相反,从九二年开始的这十年间,佳片不断,不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很不错,可惜张早就名花有主,跟新画缅打的正火热呢。
至于冯,从一出道就一野路子出身的吊%丝,一开始老老实实稳扎稳打鼓捣京味喜剧风格的贺岁片,在票房上那绝对没得话说,冯氏喜剧已经成为华艺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了。
鼓捣了这么些年,钱也挣了,冯自然而然的开始寻求他自身的突破,或者说是他盼望已久地想迈入跟张、陈二位齐名的行列。去年好不容易鼓捣出一部,还在非洲获得一乡镇企业奖,就把冯乐得屁颠屁颠的。
就在去年年底贺岁档上映的时候,居然一改以往夹着尾巴做人的低调风格,居然跟质疑他的媒体互怼起来。结果人家依旧压根就看不起他,好象拍商业电影的哪怕票房再高,天生就比拍文艺片的低人一等。
一场骂战甚至还直接拖累了的票房。尽管这部电影的票房依旧名列华国去年国产电影年度票房的第二名,但只比李睿的多了一百万,仅仅才三千三百万,比他们之前预期的四千万还要差上一大截。
说到底还是冯或者他们华艺的底蕴不足,逼格还不够高。如果换张一谋导演的话,别说票房预期四千万,就是五千万,甚至跟李睿狂言的六千万一样,他也都敢想。
之所以选了个撸串,哦不对,是陆串,之所以选了个陆串,一方面就是想借助他父亲陆天铭在文化圈的影响力,提高一下公司的逼格;另一方面,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陆串看起来也确实有才,还是堂堂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硕士研究生,论学历比三大导中看似逼格最高的陈导都要高。
所以,公司才会不惜人力和财力来扶植他。就比如这次公司帮他筹备的导演处女作,不但资金上没问题,还帮他找来了姜闻和宁婧等一线大咖加盟。
但是现在看到李睿这种层出不穷的炒作手段,更为主要的是他拍的这两部电影的质量,让王仲军很后悔当初自己过于顾忌中影方面的感受,没能及早跟这位年轻的导演取得联系。
更何况,他还特别欣赏李睿说的那句“拍电影不管是商业电影还是文艺电影,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向投资人负责,拍的的电影至少不能亏。”
这句话算是说到他的心坎里了,哪个投资者愿意自己的钱打水漂啊!不管是档次也好,逼格也罢,说到底票房就是王道。
如果现在让他拿出一千万,一边是很有逼格的陈凯哥,一边是野路子出身的冯晓刚,让他选择投给谁?他甚至都不用思考,必须是冯晓刚,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票房有保证,能够挣着钱。
还有就是李睿关于商业电影工业化的观点,也极为符合他的胃口,作为一名一向自诩有美国留学背景的他来说,这分明就是代表先进的好莱坞思想。
好嘛!从思想到编剧、导演、还是不错的演技,再到最后层出不穷的宣传炒作手法,这样的人才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哪怕就是合作,对于王仲军来说也是极好的。
这样,公司除了现在冯晓刚一条大腿之外,还能有另一条刚刚开始成长起来的大腿可以抱。
你说,这时候王仲军能不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