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两千零三十二章 可惜不能用(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千零三十二章 可惜不能用(求月票) (第2/3页)

扫荡而出。

    你要是不想出糗,就干脆粗犷一些,尽力把刺嚼了,和水一起咽下去,然后祈祷不会卡在喉咙里,让你的好心情一扫而空。

    刀鱼两吃,陈大厨考虑到剔刺的麻烦,提前把中间一根大刺取出,做了一道椒盐鱼骨,酥脆中伴着鲜香,很有意思。

    这么一道菜,价格是鲥鱼的两倍起步,不用怀疑,就这个价,吃不吃?什么?太贵不吃?SB,想吃还不一定有呢!

    对于长江边是长大的人来说,许多人就好这一口长江刀鱼,那是从小到大的味觉习惯,是祖辈传下来的舌尖记忆,就如除夕的年夜饭、元宵的汤圆,若没吃着,就像少了点什么。

    一般的说法是,清明前的刀鱼最为“腴而不腻、鲜美称绝”。

    此时段,恰逢农历的二三月之间,刀鱼浑身的鱼刺较为细软,过了清明则会变硬。

    所以“明前”和“明后”,刀鱼的价钱是天上和地下。不过就算是刺如小软毛的明前刀鱼,老法里也要与金花菜同食,以免鱼刺哽喉。

    宋代刘宰的《走笔谢王去非遗馈江鲚》里描述江刀的味道:“鲜明讶银尺,廉纎非虿尾。肩聋乍惊雷,鳃红新出水。芼以薑桂椒,未熟香浮鼻。河魨愧有毒,江鲈惭寡味。”

    这样一首诗,无疑是把江刀推上了江鲜之尊的地位,后人争相要尝刀鱼之鲜,追刀鱼之嫩,把刀鱼的肥美捧上了天,这也不奇怪,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春食刀鱼传统之后,真正的江刀渔获越来越少。

    长江刀鱼是个很神奇的物种,冬天在大海里吃胖长大,春天由东海入长江,逆流而上,最远到AH、HB等地的滩涂湖泊产卵,随着时间流淌,小刀鱼稍长大,便又顺流而下出海,周而复始。

    长江刀鱼之所以贵如玉,是因为过度捕捞导致刀鱼产量下降,供不应求,更是直接导致餐厅里所谓野生长江刀鱼的价格飚到了上万一斤,关键是没有!不是你想吃随时都能有,就得碰运气!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