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两千零五十七章 探险家卡梅隆(求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千零五十七章 探险家卡梅隆(求订阅) (第2/3页)

 “哈,是的,我跟发现频道携手合作拍摄纪录片《重返卑斯麦战舰》。

    在多数军事爱好者心目中,这只德制钢铁巨兽和泰坦尼克号有着同样的影响力。

    对于卑斯麦沉船,一直以来都有无尽的谜团与传说。

    罗比特巴拉德在探险中发现,镜头中的卑斯麦沉船并非粉碎的船体,其完整的船体和坚固的装甲让他猜测——卑斯麦号并非如战史中记载的被鱼雷击沉。

    我决定参与到解开这一谜团的探险中,因为卑斯麦号沉没在1.6万英尺的海底,深海巨大的水压,杜绝了任何人力探测的可能性,使得所有工作都必须依靠机器人来完成,各种设备的安全系数也大大降低。

    我承认,每当我乘上那艘考察专用微型潜艇,就感觉有如坐在一部故障频繁的电梯里,因为水压可能引起从摄像机镜头破裂到潜艇动力系统短路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有一架先进的海底专用摄像机,对卑斯麦号的残骸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它的钛制外壳足以抵挡其所承受的每平方英寸8000磅的压力。

    而无线遥控的新式机器人,可以使镜头第一次深入至残骸内部。

    通过耗时两个月的观测,我们的小组在舰身吃水线以上部分观测到了一些弹洞,但是吃水线下一无所获,装甲带上也没有出现鱼雷攻击造成的破坏。

    当然,最具震撼性的新发现,是机器人在深入残骸内部后观测到的情况。

    当机器人在穿过裂缝到达军舰内部后,在狭长裂缝的尽头,碰到过被鱼雷攻击造成的痕迹,但专家们发现,鱼雷的爆炸根本没有击碎内部装甲。

    被摧毁的,只是设计师在建造时为吸收鱼雷冲击力所预留的、由储水舱和燃料舱组成的‘可牺牲区域’,它们吸收了鱼雷的爆炸冲击力,没有造成舰体严重进水,所以我们猜测,卑斯麦号很可能是被自身船员凿沉的。

    战舰碰撞海底时巨大的内部压力使舰身向外膨胀,而环绕舰身的装甲带却整体保持完好,因此舰体某些部位尤其是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