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讲道 (第2/3页)
人为蛮夷。”
“你想一千年前,华夏不仅有传承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生活各项措施十分的完善,你想一个吃完饭要漱口刷牙的文明,会看的上那些还在茹毛饮血的野人?”
“这就像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公子,见到路边一条流浪的野狗,岂会把他当做自己的同类?显然是不可能的,尽管这样的比喻很不恰当,但这就是古人们为什么称他们为蛮夷的理由。”
“也正是这长达几千年的超然地位,让华夏渐渐开始变得狭隘,变的故步自封,以至于才有近代史上诸般磨难多舛。”
陈小哥忽然想到了一个名叫百家讲坛的节目,他尽量让自己的话不偏离历史事实,又充满趣味。
果然,吴石与赵丽颖二人从未见过陈小哥这样用如此直白而有趣的方式来讲历史,都一脸好奇的看着他。
陈小哥见此,当下轻轻咳嗽了一声,让声音进入演讲状态,继续道:“华夏文明最为璀璨的时期在春秋战国,当时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类学术思想,对当今的华夏社会依旧有着正面的影响,例如老庄学说,目光深邃,部分理论实践在国家休养生息的策略应用上,都十分成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文章,意境深远,独具哲理,粗一看,你会觉得这些文章文笔虽好,但内容太过粗犷残酷,在细细品味时,才发现其藏拙之意,其拙若实,实在高明。”
“华夏文明包罗万象,随便拎出一个大牛,就能甩那些名声浩大的世界级大师几百条街,所以不要自己看不懂那些古典名著而感到其装神弄鬼,其背后的哲学理论是成体系的,没有一定的了解根本无从下手。”
“咱们有句话,叫做触类旁通,叫殊途同归,你可以从孔子韩非子等大家的文章里读出老子与的思想,也可以从道家脱胎的阴阳家遗世经典读出其与道家理论的通与不通。”
“而春秋战国之后,一直到秦汉,这种百家争鸣的状态依旧没有停止,可自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