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38.
038. (第2/3页)
的田野里,一大片白色的塑料大棚,光是这样看,就觉得这个村子与其他村有着决然的不同,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那个“万户萧疏鬼唱歌”的穷地方。
张海兵看上去三十来岁,黑黑胖胖的,圆圆的脸上总是笑呵呵的,就像个弥勒佛。张海兵本想把他们俩带到家里去坐,没想到邓年荣说,先到蔬菜大棚去看看。
三个人便向田野走去。
早春三月,余河的天气经常还是春寒料峭的,伴着濛濛细雨,田野里就湿漉漉的。走在田埂上,一不小心就会滑出去摔个嘴啃泥。
朱大云因为穿着皮鞋,脚底打了几次滑,人差点都摔倒了。他看看邓年荣,人家穿的就是有防滑底的运动鞋,到底是个资深的记者,行头都不一样,朱大云想。
来到田里,三个人钻进一人多高的蔬菜大棚里,里面暖烘烘的,跟外面简直是两重天。棚里的蔬菜绿油油的,长势很喜人。
辣椒已经挂果了,还有茄子,豆角,黄瓜等等,都是硕果累累。
“这些都是反季节蔬菜啊,长得这么好!”邓年荣说。
“是啊,大棚里种的基本是反季节蔬菜,这样破季的蔬菜才好卖,价钱也高。”张海兵说。
“你这一个大棚多少亩地?”邓年荣问道,边在本子上记了起来,朱大云看见他在记,也赶忙掏出本子记起来。
“一个大棚一亩地左右。”
“投资一个大棚要多少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邓年荣追问道。
“建一个大棚大概要三到五万块钱。蔬菜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