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痛苦引来小时候的回忆 (第2/3页)
界处,有田有水,水田相连。
清澈的河流从家乡穿过。水面浩渺,波光粼粼,水清见底,鱼儿游动。岸边垂杨绿树,艳草芳花,景色秀丽。水面之上渔帆点点,捕鱼捉蟹,渔歌唱晚,成群鸭鹭,出双鸳鸯起起飞飞,一派天美人和的景象。
春天,绿是它的主色调:一望无际的麦田,少的几百亩,多的成千上万亩。麦苗经历一冬的雪雨风霜,颜色由墨绿渐渐变成嬾黄,再有嬾黄变成青绿,像刚站起身子的娃娃,茁壮成长;那挺拨的白杨树,先是在枝头冒出个暗红色的芽,还不等你仔细品味,呼的一下叶子就长满枝条,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黄变绿,微风吹拂,生机盎然;放眼望去,河岸上、沟渠边,知名不知名的小草,从地里钻出来努力地生长,不几日,那红的、黄的、紫的花儿竞相开放,绿满大地。在那知名和不知名的花儿旁,生长着许多叫上名或叫不上名的野菜:马齿菜、面条菜、鸡冠菜、灰灰菜等,在地里随便寻一把,用水一煮,就能品尝上天然菜肴。
沿河而走,一不小心就会惊动正在抱窝的野鸟,它扑扑打打一飞冲天,再惊吓附近的鹌鹑、斑鸠,成群的它们打着漩飞向远方。有时不经意间在草丛中会碰到一窝鸟蛋,千万别动他,说不定就是正孵化的某种珍稀鸟儿。看这片原野,蝶儿在飞舞,鸟儿在歌唱;天蓝蓝、草绿绿、花纷芳。
夏日的黎明,站在高处,远处的村庄传来声声鸡鸣;打着漩涡,翻着白沫的河水拍打着堤岸、撞击着围堤,汹涌地奔向远方。举目东望,伴随着万道霞光,红日冉冉升起。假日里,带着帐篷,背上鱼竿,边沟里,或者河叉内,随地挖几条蚯蚓,就能钓上特有的野生黑鲫鱼和大白鲢条。如遇变天,支起帐篷,你会享受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风骤雨,天上闪电让眼睛瞬间变盲,头顶上的炸雷让大地颤动,疾风把树叶吹打得咆哮。一阵大雨过后,河沟里、田地中会响起此起彼伏的蛙叫,此时的河水潭水,水天一色,天空挂起一道彩虹,空气中散发着新鲜的泥土气息,蝉蛹、蜗牛不停地向上爬,叶子上滚动着晶莹的雨珠。蹲在地头,仿佛能听到庄稼的拔节声。如果你想与大自然充分交融,如果你有足够的胆量,支起帐篷在此独睡一夜,夜深人静的时候,小河流水潺潺,小虫子吱吱歌唱,时紧时慢的雨滴打在帐篷上,如打击乐的韵律,伴随着远处白杨林传来的阵阵涛声,此时将思绪带向远方。
秋冬也特别美丽,秋的收获和冬的沉静,有太多写不完的美景。
人文社会方面
这里是豫南一个普通的农村,住着二三百户人家。低矮的草房和曲曲弯弯的围墙,组成一户户小院。村子的周围是也庄稼地,一条小河从村后边绕村而过。和其他村子间约一两里地距离,通过大路相连。
许多个村组成了乡,那个时候,还叫公社。几个村,还组成了一个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又分几个小队,生产小队,还分几个小组。生产小队,也叫生产队。生产队是集体的。生产队里,也有分工。有负责喂牲口的,有负责种菜的,有负责卫生医疗的,有负责记账的,有负责开车的。大队里,还有学校,也有卫生站。大队部,志恒经常去玩。这里的学校,是学生集中的地方。志恒的父亲在这里教书,当初还是民办教师。民办的教师和公办的教师一起教师。公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