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推背之图》上 (第2/3页)
窜,没想到在湖南中了土豪邓进思的埋伏,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黄巢及从众竟然被杀,唐末农民起义也就随之结束了。
黄巢虽然被镇压了,完蛋了,但唐朝也被拖下水,也快完蛋了,世道兴亡共灭亡,一起完蛋。五代十国将开始。
第八象
诗:
其中有个赤猿猴,
篡位寰区祸作头,
刚了征南又征北,
日光闪闪上金楼。
文:有三颗明珠,摆成“品”字的样子,有霞光三道。
意:黄巢有一个部下,叫朱温,把朱温比作赤猿猴,是说他非常地猾头,大大的狡猾。
朱温后来脱离黄巢建立的大齐政权,归降唐廷后被赐名“朱全忠”。 篡唐建梁后又改名朱晃。
三颗明珠,霞光三道,这里的三是指朱温有三个名字,换了三种立场。在成语“明珠暗投”中,明珠也是比喻人,比喻转换立场的人。
907年,朱温废掉了唐哀帝李柷,自行称帝,建都开封,国号为“大梁”,建立后梁。
寰区,指京城周围千里内,意思是就在京城地区作乱。
日光闪闪上金楼,就是指登基当皇帝。
朱温曾经要谋害一个叫**用的人,结下仇以后,有朝一日,**用的儿子把大梁灭了国。后面会讲到。
第九象
诗:
秦川得入何曾坐,
父子东西爱空弓,
却缘天使一二人,
并时收东一时破。
文:一王骑马领兵过桥,一人迎面用箭射他。
意:912年,朱温被亲儿子朱友珪所害,终年 61 岁。
朱友珪是后梁太祖朱温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亳州营妓。朱温本来镇守宣武,他到宋州、亳州扩大地盘时,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一妓陪侍,并且怀孕。朱温离去后,此妓差人告诉朱温生一男孩 ,朱温大喜,这个男孩就是朱友珪,后来被朱温接到身边。朱友珪长大后,和他爹一样狡猾。
朱温还有一个养子,叫朱友文,多才多艺,而且年长,朱温很喜爱朱友文。朱温心里很想立朱友文为接班人。这让朱友珪很生气,于是谋害了他父亲。
秦川得入何曾坐,就是说,秦川也是后梁的国土,朱温还没有来得及去参观视察,就被杀了。
父子东西爱空弓,就是父子意见不合。弓是权力的象征,对于父子俩来讲是空的,都没有坐稳皇帝的宝座就被杀了。这不,朱友珪刚当了皇帝,就被他的弟弟朱友贞(朱温第四子)发动政变干掉,朱友贞随后即位,就是后梁最后一个皇帝。
第十象
诗:
中州坐卧何曾静,
河朔十光周武盛,
呼叱天子作吾宗,
剑戟相持几时定。
文:一个胡人在云中行,下有木履如飞。
意:这一象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他的父亲就是**用。**用,一只眼,独眼龙,本来是唐朝的一个军区司令,想要恢复李唐王朝。可惜的是,908年就病死了。**用的儿子李存勖,最终灭了后梁。然后觉得唐朝皇帝姓李,自己也姓李,干脆自己当皇帝算了,反正天下还是李家天下,于是李存勖在923年建立后唐。
第十一象
诗:
龙蛇相斗三十年,
一旦红光只在天,
上得天堂却游戏,
东京百万入秦川。
文:一人穿袍,腰环玉带,站在上面,下面有一黄面人跳舞。
意: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打了三十年仗,当了皇帝以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
李存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这就是“上得天堂却游戏”。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秘书的谗言,冤杀了一个大将。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
李嗣源心想,我是**用的养子,和你李存勖虽然不是亲兄弟,但也不是外人,你竟然要杀我?那我来杀好了。
于是当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首都,准备废掉李存勖自立为帝。李嗣源的个部下石敬瑭作为先锋率先攻入首都。“东京百万入秦川”就是说这个事件。
东京是现在的河南开封,也称“汴州”“ 大梁”“ 汴梁” “汴京”。
有个叫郭从谦的,是演戏的演员,他被李存勖提拔到警卫团工作,在李嗣源的军队打进京城以后,他乘乱杀死了李存勖。
李嗣源占领京城后,就登基当了后唐皇帝。
第十二象
诗:
赤猴年间胡汉乱,
汉似胡人胡似汉,
改头换面不一般,
只得汾河秋水畔。
文:一胡人坐石上,一王者下拜。
意:933年,李嗣源病死后,他的一个儿子李从厚继位当了皇帝,他的另一儿子李从珂任陕西军区司令,他的部下石敬瑭任河北军区司令。
李从珂很快发动了兵变干掉了李从厚,自己当了皇帝。这个时候,石敬瑭也有了当皇帝的野心,被皇帝李从珂觉查到了。
当石敬瑭知道皇帝怀疑自己时,赶紧装病,说自己没有精力治理地方政务,以此来麻痹皇帝李从珂;另一方面,他几次以契丹侵扰边境为名,向皇帝李从珂要大批军粮,说是屯积以防敌入侵,实际是为以后打算。
936年,石敬瑭决定试探李从珂,就上书假装说要调动工作,如果李从珂同意就证明怀疑自己,如果安抚让自己留任就说明李从珂对自己没有加害之心。
李从珂却听从了大臣薛文通的主意,薛文通说:“调动也要反,不调动也会反,时间不会太长,不如先下手为强。”李从珂就下令派石敬瑭去其他地方工作,这一下就刺激了石敬瑭。
石敬瑭为了和后唐对抗,慌不择路地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为父,做了儿皇帝,建立了后晋。“一胡人坐石上,一王者下拜。”就是说这里。
石敬瑭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从此留下百世骂名。因为幽云十六州乃北部天然屏障,至此中原完全暴露在契丹铁蹄之下。
石敬瑭有个部下叫刘知远,人如其名,确实有远见卓识,他曾劝石敬唐:“你称臣就可以了,把对方当爸爸就过了,太过了。如果多给点钱财,对方肯定会出兵帮助,用不着割让领土给他们,就怕以后成为大祸根,后悔就来不及了。”
石敬瑭没有听刘知远的,仍然一意孤行。契丹皇帝当然非常高兴,立马派出军队援助石敬唐的后晋,把后唐给灭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流传了1200年的国宝“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用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制做,是历代帝王的身份证明,象征“受命于天”,如果失去就代表“气数已尽”。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后来朝代用的传国玉玺都是假货。
第十三象
诗:
一个真人受天配,
总领群胡来即位,
母子号泣丧英雄,
猛火中间方能对。
文:一门房上有火光滔滔
意:正如前面刘知远所说,契丹当然不知到满足,通过战争检验了自己的实力以后,觉得后唐和后晋的实力也不过如此,于是就有了把后晋也灭了的想法。
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皇位。石重贵登基后,决定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耶律德光很生气。耶律德光生于902年,是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的二儿子,契丹的第二位皇帝。耶律德光派契丹军队在944年攻打后晋,双方在交战中互有胜负。
945年契丹军队再次南征攻打后晋。后晋皇帝石重贵亲自领兵出征,再次战败契丹。
947年,耶律德光调动全部契丹军队南征,后晋军队的司令官投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契丹军队很快进入后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石重贵全家被俘虏。后晋灭亡。后晋的山西军区司令刘知远于是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948年,耶律德光在汴京建立辽国。成为了辽国的开国皇帝辽太宗。
《推背图》认为,只要在中原登基改朝换代就是正统,就必须记录,没在中原登基称帝的就不记录。因为唐太宗当时就是这么问《推背图》作者李淳风的:“我朝以后,又都是什么朝代,这些朝代是什么情况,发生过什么大事。”
第十四象
诗:
百个雀儿贴天飞,
九十九个过山西,
内有一个端破足,
大梁城里见骑驴。
文:山上有数十只雀飞过,有一只折足不飞。
意:辽太宗耶律德光因中原人民武装反抗,辽军死伤很多,再加上水土不服,人生地不熟,于是辽太宗准定率辽军北归,回老家。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谁不说俺家乡好?俺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辽太宗念叨着,一心想回到山西之北的老家。他只留下很少的军队留守在中原。
辽太宗带兵回家途中,到了今天的河北栾城,就病死了。“百只雀儿贴天飞”,就是说辽太宗不敢从山西走,因为山西有刘知远截断退路了,所以要辽军要回家只能绕道河北。
“九十九个过山西,内有一个端破足,”山上有数十只雀飞过,有一只折足不飞掉下来了。指辽太宗死在半道上了,回不去了。
而此时,从太原起兵的刘知远已经率大军南下,乘虚攻入大梁城(今河南开封,也叫“东京”“汴州”““ 汴梁” “汴京”。)。
有了辽太宗的前车之鉴,后来金国军队也不敢长期逗留在中原,金国皇帝压根也没敢来。因为这个原因,《推背图》中记录金国的故事是以宋朝为主视角,而记录辽国是以辽国为主视角,因为辽国是在中原建立的,在中原的改朝换代都会记的。
第十五象
诗:
亲族杀去尚何疑,
岂识河边赤帝儿,
矫诏一军人尽泣,
园中只有石榴枝。
文:一石榴树上有石榴一枝
意:刘知远,山西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本来是后晋石敬唐的部下,他收罗旧部收复中原。947年,刘知远先在太原称帝,但还是用后晋的名义号召天下,948年,后汉才正式建立。
第十六象
诗:
赶得和尚过河无,
河南拱手是姑夫,
等得姑夫坐中土,
嫔妃卿相皆成奴。
文:一女子头上插一枝花,有石碑三十片,还有一小小石碑。
意:刘知远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登基,成了后汉的皇帝,但是由于年轻不能服众。
郭威,本来是后汉的一个军区司令,被新皇帝猜忌,新皇帝甚至要谋害他,于是他先下手为强,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推翻后汉,然后在951年建立了后周。
第十七象
诗:
圣朝天子日日精,
十年枯木一枝荣,
生得霞光如月影,
不需甲马生三城。
文:一束柴内一枝柴生有新叶子。
意:954年,后周皇帝郭威病死,他的养子柴荣登基继位,成为周世宗。
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大地开始复苏。柴宗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辽国,连克二州三关。
第十八象
诗:
真命何曾搅得来,
男儿岂肯受凶灾,
收功却似缩头主,
举止谋心总是灰。
文:一船上王者负剑而行。
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是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