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节《参禅悟道》 (第2/3页)
不是很满,他就像复读机、复印机一样,把周朝的礼乐恢复、复制了出来,本来周朝的礼乐指数也不是满分,所以能恢复到80点就不错了,当然孔子也结合当时社会的情况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进,所以孔子肚子里一共有90点的礼乐知识,当时的社会按他的想法能实现到85点就已经到极限了,虽然没有完美达到孔子所想的,但是也可以了。
老子比孔子强,有没有用?没用!他肚子里装着120点知识量,不仅是礼乐,还有其他方面的知识,他领悟后知识总量达到了200点,可是就算能达到两千点,两万点也没有用,因为当时社会实现不了他肚子里的东西。当时的社会能把孔子说的那些实现了就算超常发挥了,所以老子只好无为。
打个比方,孔子的要求是人们知书达礼,安居乐业,达到小康社会,而照老子的想法是实现共同富裕,甚至是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可现实是什么?很多人素质低下,温饱都成问题,吃不饱肚子,怎么能顾及精神层面?孔子提的都很难实现,老子提的更是免谈。所以老子干脆就无为,不说,不管。说了也没用,管也没法管,管不了。所以叫不可说,
老子悟出来的东西,不可说,说了也实现不了。包括到了现在,21世纪,同样实现不了老子说的那些,但是他悟出来的东西,是存在的,只是人类的科学暂时实现不了,也证明不了。所以老子说“道”不可说,因为没法说超越人们认知的东西。
老子比孔子懂的多,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孔子不是一心做学问,他有欲望,他要生活,要当官,要进行社会实践。他忙得连自己的东西都没空做,他的讲话、理论都是由别人整理、发表、出版的。而老子呢,潜心做研究、做学问,几十年如一日,而且还自己写论文。前面说过,老子是周朝的史官,看了大量的古书,看了好几十年,到七十岁时,总算看完了,他也大彻大悟了。他的学问在当时全世界也是排第一名的。
老子悟到什么了?原来人类文明可以很发达,但是,如果偏离了轨道,就会在一夜之间毁灭。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因为他看的书都是古书。
老子看的书不是明朝、清朝的书,这些在老子看来那得叫未来的书。老子看的古书是三皇五帝甚至更早时候的史前文明的书。后来这些书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烧得没了。就剩下《山海经》《易经》《黄帝内经》等不多几本了。
二号宇宙之主在中原学得差不多了,祂又附体到释迦牟尼的身上学习。释迦牟尼本来是一个小国的太子,那个小国现在在尼泊尔附近,而尼泊尔、印度、中国西藏的交界处是板块活动的地带,那里的地下有重大的秘密,这些秘密就包括史前文明——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秘密。
亚特兰蒂斯文明本来在印度洋,沉没以后,被印度板块漂移时顶了过来,顶到了现在的尼伯尔的地下。史前文明的东西,那些什么遗迹呀,遗物呀,在漂移的时候,有些重的就沉得很深,有些轻巧的就翻上来了。人们后来从地洞、洞穴中发现了,找到那些宝物什么的都会上交,其中不光有宝物,还有大量的完好的书,后来都收藏在王宫里了。
释迦牟尼是太子,他有特权,他可以随便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