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宇宙通鉴QQ群里闲聊 小说正文第一回后两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小说正文第一回后两节 (第2/3页)

书的封面发黄但并不旧,好像是一种人为的做旧。封面上有一个浅浅的八卦图印痕,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当看到古书的内页上几乎全是紫色字符时,我愣了,隐约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可是大脑仿佛短路一般怎么也想不起来。

    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紫色字符,却不知道其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我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想尽各种办法对古书进行破解。我上网查询各国文字进行比对,却没有丝毫头绪。我又下载了最新最全的文字识别软件,用扫描仪配合进行识别,却只出现断续的没规律的代码。我甚至拍下一些古书的照片发到网上,想请热心网友帮忙辨别,希望能有线索,却鲜有回复,更没有一条有价值的回复。

    在书的最后一页,是一篇类似乐谱的东西,很奇怪!因为这篇“乐谱”一看就是用黑色的墨写的,和书前面的紫色字符根本不配套,甚至和书本身也不配套。我把这篇奇怪的“乐谱”复印了下来,抽空去找了几个学音乐的朋友,让他们分辨,却都称看不懂。

    其中有个朋友的朋友是音乐老师,她姓李,听说平日里爱好收集古乐谱,因此我朋友抽空带我去找李老师请教。

    只见李老师不太肯定的说复印件里的内容像秦汉时期的乐谱,可是她也解读不了。看着我失落的神情,李老师向我建议:“你怎么不去让专家鉴定一下呢?”

    我朋友耸耸肩,双手一摊,打岔道:“我认识的专家就是你呀!别的专家我们也不认识呀!”

    李老师自嘲地笑道:“我算什么狗屁专家。告你们个好消息,有一个鉴宝栏目正举办‘太原民间寻宝’的活动!我刚拿祖传的乐谱去做了鉴定,鉴宝大师说是安史之乱后失传的《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李隆基所创,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还为此曲伴过舞呢。据说这是唐朝乐曲精品,非常值钱。”

    我朋友喜道:“是真的吗?你怎么不早说呀!恭喜你啊!今天太晚了,改天有空了一定瞅瞅你的宝贝,长长见识。”然后他转头对我说:“那你有空了去去太原,让大师鉴定一下你发现的古书是什么来历。”

    我信心满满地说:“好!我一定去!真是太谢谢你们了!”随后我向李老师记下鉴宝节目的联系方式和地址,便告辞回家。

    第二天,天一亮,我就迫不及待地带着古书到太原拜访那些鉴宝大师去了。报名、排队,终于轮到我了。我激动地把古书拿了出来,双手奉上。

    没想那几位大师接过古书后,神色紧张俱是一愣,问我是从哪里得到的古书,我据实以告,然后向他们询问此物的底细。

    只见这几个大师经过认真仔细的鉴定,然后又交头接耳商量了好一会儿,最终对我说了如下这番话:

    “经过我们认真鉴定,发现此书的‘年龄’比最古老的刻有象形字的龟壳的‘年龄’还大数倍,而此书的制作工艺却是未来的,做书的材料比当前最先进的宇航服所采用的材料都高级。让我们特别惊奇的是,书后面的乐谱是两千年前汉朝张良的手写真迹,书前面的连我们都看不懂的内容却是印刷的,其印刷所采用的工艺比现在的纳米印刷都先进,而且这些印刷字符好像带有微量辐射,暂时不知道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你去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鉴定,但我们不建议你这样做,反而是想劝你赶紧把它拿回去收藏好。因为此书岂止价值连城,换一万个迪拜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不成问题,世界首富都买不起这本书,所以你也崩指望有人会买。话不多说,点到为止,我们会为你保密的,你可别走露了风声,万一引起坏人的觊觎,你会有天大的麻烦!”

    啊?我听完后直瞪眼,嘴巴半天合不拢,心脏怦怦直跳,差点跳出喉咙。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如果我上交国家的时候这样说,肯定会被当成神经病的!一想到这里,我的血压就降下来了。唉,算了,我还是先保管着好了。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回了家。上网一看,咦?果然出现一些不怀好意的回复,不但打听那本古书是哪来的,还旁敲侧击的问我家在哪,要上门鉴定。吓得我赶紧把发在网上的信息全删了,不再声张。

    之后的日子,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很长时间,生怕保管不力以致绝世宝物现世并引发你争我夺的血雨腥风。那段时间我连网都不敢上了,平时只看书报和电视。某天看科教频道我还长了一点儿见识:“经过研究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的撞月数据,专家判断月球是空心的,如果月球是实心的,撞击所引起的月震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

    对啊,我想起来了,以前我看过国外的类似报道,只要有陨石撞击月球的事件发生,月震都会持续数十分钟甚至是几个小时,而且美国阿波罗探月工程发现月球的表面密度很大,按体积推算,月球的质量应该很大,可是月球却很轻,有很多科学家据此推测月球是空心的,甚至有科学家大胆推测,在月球表面下有一个三百米厚的空心金属球结构,构成了月球的主体!

    哇,太神奇了,不知怎的,我突然间对月球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于是查找了很多资料。光月球的起源就有好几种假说,一是同源说,可是科学家发现月球和地球的构成成份明显不一样,不是经过相同过程形成的,月球更不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二是撞击说,两个天体到底要怎么撞击才能形成一个空心的有着坚硬外壳的大圆球?谁也解答不了。三是捕获说,月球只会被力大无穷的木星或巨大无比的太阳捕获,还能轮得上地球?巧得是月球偏偏就要被地球捕获而且捕获力度刚刚好,这是玩杂技吗?

    月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思来想去,不但没豁然开朗,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要知道太阳对月球的引力是地球对月球引力的两倍多,为什么月球乖乖绕着地球转而没被太阳拉走?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直径的5%,为什么月球直径却达到了地球直径的27%?真的是因为月球外壳很硬才会使月球上的陨石撞击坑都那么浅吗?为什么月球总以一面朝向地球?月球的另一面或者月球里面有外星人吗?如果各国探测器在月球上有什么惊人发现,会让普通人知道吗?……

    面对这么多高难度的问题,我很快就想通了,我想通什么了?正所谓:吃地沟油的命,操国务院的心。我一个没上过正规大学的小老百姓就不要成天胡思乱想了,还是想想怎么把明天的饭钱赚出来更为现实一些。况且,就算我这种普通老百姓真的研究出什么成果来,别人也不会相信的!所以,那些数量庞大的月球未解之谜,就让硕士、博士、博士后学历的专家、教授们去研究吧。但是这些权威人士会坚持真理、公布真相吗?唉,我深深地知道,只要是有什么新发现和已有常识产生冲突的,或超越或颠覆人们认知的,都会被压下来而不会公布的。

    纵观人类的科学发展史,看看有多少科学家,在他们死了很久以后,他们的成果才被后人所知晓,有多少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