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局面僵持如鸡肋 (第2/3页)
蜀的大门。
只是沿着这条路,迎头而来的就是位于利州的葭萌关。周军先锋只是派出斥候,探明葭萌关守备森严之后便停了下来。
除此之外,另有一股偏师自南郑出发,沿米仓道直扑集州。
八月二十三,后蜀派兵增援剑州、利州,同时以杨中广为主帅,统帅大军沿江直奔渝州。
而在涪陵城下,李继勋组织的几次强渡都以失败告终,最终不得不暂退。
二十四日,赵元昌接到蜀国叛乱已平、大军顷刻便至的消息,没作多少犹豫,立刻下令周军后撤至丰都城。
同时安排各军驻守桂溪、垫江、南宾等县,以成犄角之势。
占据涪陵的沈军也没有闲着,周军刚退,立刻就遣了兵马夺取乐温、温山二县。在地图上看,乐温、温山、涪陵三城正好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且温山在涪陵上游。
毕竟自上游的渝州攻涪陵还是比较容易的,得了温山则有了一个缓冲。而取乐温则是为了防止周军从桂溪袭扰温山。
有人可能要问了,既然如此,周军之前为何不占了乐温?
实在是乐温同丰都之间隔了一道不小的山梁,联络不便,一旦有事,丰都这边也反应不过来,不如就此放弃。
二十五日,杨中广抵达渝州,稍做修整,便下令进攻涪州。
好在卢子龙及时调配,将蜀军挡在温山城上游。
二十八日,周偏师拿下集州治所难江县城,挡住来援的保宁军节度使之后,便僵持起来。
至此,纷纷乱乱一个多月的蜀地局势终于平静下来。
这天,赵元昌召集一众人等议事,陈佑自然也在通知之列。
不等开始,陈佑就能猜到所议何事,无非是进退之事。
如今赵元昌也陷入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境地。
若非周军被临江县挡了三天,若非沈国趁火打劫,若非杨中广行险成功。总之,一系列的事情,导致赵元昌没能拿下渝州,还被挡在涪州下游。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周、蜀之间还有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