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二章 百年大计在教育(一) (第2/3页)
定而纯粹的某某主义者,否则的话,或许我们能够期待一下某某主义提前近千年出现在世界上。
嘱咐汪弘洋借助河南府人士来书院报名的机会挑拨关系后,陈佑重新将注意力放到眼前的纸张上,继续整理自己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前两节课引发的大争论,虽然没有把陈佑一开始的计划全部推倒,但也使他不得不做出较大的修改。比如现在,他加上了一些算是哲学范围的内容,今天要讲的是——辩证看待施政方法。
他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开始讲课,真的感觉到词汇差距太大了。
那些没有的词也就算了,大不了花费时间解释一下。但是有些词时隔千余年,字同意不同,这就十分坑了。
他每一次解释词义的时候,都在想要不要编一个词典出来作为书院必修科目。可惜也就是想想罢了,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大量未曾有过的词汇,很容易让人生疑啊!
不过倒是可以让人整理自己讲出来的新词,积累到足够多的数量之后或许能编出一本词典。
想到这一点,陈佑顿了一下,随手抓过一张纸,快速记下这个想法之后随意塞到桌子下面的一个竹筐中。
这个竹筐中已经有了几张纸,上面都是一些只言片语,多是陈佑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下午课程结束之后会有人来整理,按照纸上的内容分门别类放好。这些灵光一闪,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变成现实,也或许永远摆在那里吃灰。
而负责整理这些纸张的,是陈佑专门挑出来的两个少年——范昌祐和韩陶朱。
那个韩陶朱正是管事韩二柳的幼子,经过考核之后成为书院一级生员。
韩二柳是希望自己儿子学习算术,最好能早日学成,然后进入陈家当一个账房,凭借在书院学习的经历,以后独当一面成为陈家某处产业的掌柜,最后置办韩家自己的家业。
如此下去,运气好的话,或许到韩二柳的孙子辈,韩家就能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