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五章 未见上元灯如海 (第2/3页)
去年救灾粮之战的主力粮商,就是开封粮商。
梁关山赢下战斗就清理了一波,年初借着陈佑遇刺案打掉一些高官,几家失去后台的粮商要么割肉另投,要么直接被瓜分殆尽。
陈佑抵达开封后又开始清理整顿,到如今开封府的粮商基本都和宰相参政有关。
经销商的整顿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剩下的再想动就不是商业手段而是政治斗争。
除掉销售渠道,就剩下运输渠道和原产地两个了。
要动原产地,就涉及到当地小粮商,尤其是和当地专员节度使有关系的粮商不太好动。
那么,先从运输渠道开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得想法子让巴宁泰先对漕运下手。
陈佑在首相位置上干了不少挑头的事,现在也轮到巴宁泰了。
巴宁泰的确很快就挑头了,却不是针对漕运,而是针对陈佑。
七月,有官员弹劾御史台多名御史收受贿赂随意调整私报审查标准。
紧接着,有御史奏称早先时候御史台内部就曾调查过御史随意调整审查标准一事,最终被御史大夫汪弘洋包庇下来。
最后又扯到李文渊。
当然,这次风波是有人授意的,没谁敢提当初是梁王把天子中旨怼了回去,全都栽到汪弘洋身上,说是汪弘洋为李文渊遮掩罪状。
最终,汪弘洋出为某州刺史,李文渊被赶到蜀地知州事。
接掌御史台的是曾经就当过御史大夫的董承林。
在大家的印象中,董承林虽然很烦人,但当初他是被梁王扔出京的,这时候把梁王门下踢走重新换上他,其中意味值得细品。
新的御史大夫还没进京,参政白崇文请求致仕,前宰相赵普入京以吏部侍郎一职参知政事——权吏部尚书杨子任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尚书。
九月,赵普再度拜相。
宋延渥接了吏部侍郎一职,紧接着税务监庞中和出京。
李善文接掌税务监,受命配合太府完成第二批纸钞回收。
这一次巴宁泰没再添乱,反而帮着太府渡过难关。
只是他随后就要求太府发行一千万缗纸钞,方文韬在同刘熙古、梁关山等人商议之后拒绝这项要求。
年底,方文韬因为纸钞事升任翰林学士承旨,以本官参知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