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八章 今时可定明日事 (第3/3页)
终于,他忍不住直接问出口:“吾之子嗣,何应也?”
稍一沉思,彭继道说了一句卜序:“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作何解?”
彭晓回道:“陛下乃天子,人遂天意,天从人愿。非陛下问于继道,乃继道问于陛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这种话,初听之下尚有欣喜,在赵德昭真正想问事情的时候再来一次,立马叫他心中不悦:“如此,彭卿且去歇着吧。”
彭继道花了半个月时间来到洛阳,只见了天子一面,五天之后就离开洛阳返回华山。
天子甚至连象征性的赐物都没给,可以想见对他的印象差到什么程度。
没人在意这个不出名的道士,即便京城僧道圈子里偶尔讥讽的提及有这么一件事,也没人记得这么个名字。
二月,朝廷终于达成共识,要打开西域商路。
与此同时,将军事重心从辽国转移到西域也成为既定政策。
不过两府在何人主持西域军事上僵持下来。
毕竟不是什么好活,合适的人选有很多,选谁全看宰相想要提拔谁。
是的,目前为止巴宁泰等人还想着把这次西域之战当成跳板,提拔一个或者多个符合心意的将领。
在这种情况下,赵普直接来到巴宁泰的书厅,坐下之后开门见山:“庆安兄以为叫潘仲询去西域可行否?”
巴宁泰听了,有那么一瞬间的心动,但紧接着笑着摇头:“若是叫潘仲询去,那就不是立功,而是发配了。梁尚同不会同意。”
“如果潘仲询愿意。”
赵普呵呵笑道。
面对巴宁泰疑问的目光,他说出了答案:“可升其为安西大都护,若有功,则晋大都督。出则为将,入则为相,可也?”
巴宁泰瞳孔微缩,眉头紧蹙。
他在仔细思考其中利弊。
赵普继续加码:“西域事杂,三五年内恐怕难以理清。”
巴宁泰很快下定决心,点头附和道:“潘仲询能谋善断,当可平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