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经学圣地 (第2/3页)
们学有所成才行。”
虽然陈铿说得很委婉,不过方志文却听得很明白,找工作嘛,也是要双向选择的,你选择人,别人也要选择你,方志文选择这两个人的目的并不单纯,更多是为了他两人身后的那三十个师兄弟。
而这两兄弟也不傻,虽然方志文给他们两画了个大饼,但是要搞清楚,那毕竟是画出来的,能不能实现还很不好说,不能仅仅凭着方志文一通忽悠就卖身投靠吧,就算自己真的对方志文的拓地计划有兴趣,那也要实地了解之后才能决定。
所谓的向师长请教,就是要跟长辈商量,至于何时才能学有所成,当然是他们自己觉得什么时候学成,那就学成了呗!
方志文见面没有多久,就流露出招揽的意思,似乎也有些急切和儿戏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可以说是方志文在向他们传达一个招揽的意思的同时,更向他们传递了一个对人才渴求的急切态度,而这个急切的态度,就有可能让及早投入丰宁郡的人获得更大的优势,只不过这些不能明确承诺的东西,要他们自己慢慢的思虑了。
从这个出发点看,方志文这么快就提出招揽的意图恰恰是正确的,对陈氏兄弟是非常的有利,不但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并且只要双方的话都没说死,以后的发展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呵呵,既如此,本官随时欢迎两位到密云塞以及丰宁郡来游学。”
“一定!”陈氏兄弟一齐答到,不管是处于礼貌还是别的什么,回答的倒是干脆得很。
“我听说康成公在高密闭门著书,不知道方不方便前往请教一二?”
方志文虽然没能成功的招揽这两个巧遇的名门高弟,但是,也不想轻易的放过这两棵树背后的小树林,而且,这个要求其实一点都不过分,本来经过北海的有点身份的人,也都会慕名前去拜访郑玄,反正见不见到时候由郑玄说了算,这两兄弟一点压力都没有。
“有何不可,正欲与大人同路,也好一路请教。”
..........................................................
郑玄是什么人?华夏人都知道,他是完成了经学‘小一统’的牛人,当然,这只不过是后世人们给他的地位,就像孔子一样,在当时地位可没有那么高,郑玄的名声现在是很大,但是他之所以能被士人阶层推崇备至,固然他的学问和对经学的贡献不可抹杀,但是更多的是士人背后的利益团体推动所致。
作为一名光荣的党人,或者郑玄自己不一定认为自己的是个党人,但是他在任何一个士人眼中都是一个实打实的党人,而在他背后,还有着一大堆党人,以及与党人利益相关的士人群体,作为这个群体中出色的个体,被推出来当出头鸟郑玄也很无奈,谁叫他有本事呢,这就叫做能者多劳嘛。
北海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郑玄、孔融、武安国,以后太史慈也会来,还有黄巾的管亥等人,不过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就属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