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正文_第十二章 讨价还价 (第1/3页)
大湾村自卫团大败悍匪一枝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几天就传遍了海龙县和周边县城,甚至连磐石烟筒山镇都知道了这件事。周大裤裆和梅金虎自此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就连海龙县县长都亲临大湾村来拜贺。齐志宇当天就带着老黄和妹妹小菊悄悄地离开了大湾村,虽然周大裤裆和梅金虎以及村民再三挽留,但齐志宇还是走了,他不想因为这件事出名,这个时代,东北的胡子比耗子还多,若因为打死一枝花而名扬四方,说不定很快就会成为其他胡子算计的目标。
三个人乘坐火车来到奉天,《东三省日报》报馆位于奉天四平街鼓楼路,四平街即中街,是奉天最具文化色彩的老街,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后金将明朝时所修筑的砖城进行全面改建,按照中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即王宫之左是祖庙,王宫之右是社稷坛,王宫正面朝南,王宫后设市场)的传统,将原来的十字形两条街改建为井字形四条街,即今天的沈阳路、中街路、朝阳街、正阳街。
后世的中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这时奉天最繁华的街道却还是沙石路。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商铺大多数还都是平房,楼房很少,且没有太高的,三四层就已经鹤立鸡群了。街上穿着时髦的男男女女摩肩接踵,往来不绝,其间也有沿街乞讨衣不蔽体的乞丐,浑身散发着汗臭气的黄包车夫,打把势卖艺的,摆摊算卦的……三教九流无所不有。
离开大湾村,齐志宇和老黄又到沿途的村子卖了一些地道图纸,赚了数百块大洋。三个人都背着装着沉甸甸大洋的包裹,走在街上,自然腰杆子拔得笔直。齐志宇要直接去报馆,但老黄却把他和小菊拽进了仙客居饭店。老黄要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三个人一样菜尝了几筷子就饱了。吃罢饭,小菊建议去买几套像样的衣服,东三省日报不是寻常小报,在东三省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报纸。报馆主编,那也算是社会名流,去拜会人家不穿得体面点就太不象话了。
齐志宇觉得小菊说的在理,就同老黄跟着在小菊后面去买衣服,走了几个卖成衣的店铺,三个人都买到了合身、体面的衣服,三个人从头到脚都是焕然一新。随后找了一家客店,租了两间紧挨着的房间,小菊和老黄留在客店里,齐志宇独自一人去了东三省日报馆。
齐志宇在寄给东三省日报馆的还珠格格文稿上签下的笔名依然是该书原作者琼瑶的名字。杨默轩听说刚刚敲门进到自己办公室的这个二十刚出头的面容俊朗的年轻人就是还珠格格的作者琼瑶,不由得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杨默轩只是稍稍怔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自然,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袋,站起身把齐志宇让到办公桌前面靠墙摆放的沙发椅上。自己也隔着茶几坐在齐志宇旁边的沙发椅里。杨默轩将牛皮纸袋打开,从中抽出还珠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