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正文_第二十九章 滑雪板和靶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正文_第二十九章 滑雪板和靶场 (第3/3页)

的材料以及各部位的尺寸、参数。要胡西园尽快跟上海有能力加工滑雪板的机械厂合作,加工滑雪板销往东北。胡西园收到齐志宇的信件,很快同王岳记机器厂签订了外包加工合同。经过双方协商,亚普洱电气公司作为滑雪板技术的提供者,拥有该产品的销售权和定价权,而鸿昌机器船厂仅能按照亚普洱电气公司规定的数量、质量和指标进行生产,所得利润五五分成。

    王岳记机器厂的老板是王生岳,字庭豪,浙江鄞县人。王生岳幼年曾读私塾6年。其父是轮船厨工,家境贫寒。13岁来沪,学雕花木工。后进元昌机器厂当学徒。清光绪十五年满师后,转入英商耶松船厂当车工。光绪二十七年,提升为车床间领班。光绪三十二年,耶松船厂并入瑞镕船厂继任领班。任职期间,为一艘排水量3400吨的“新宁绍”轮船车制一根长17米的曲轴。当时没有分厘卡量具,靠一把卡钳,车制出符合质量要求的曲轴,博得船主好评。民国2年,辞职离厂,自筹资金2000两银子,在杨树浦路鼎和里创建王岳记机器厂,当时俗称“铣牙厂”,专门代客加工齿轮,又称“铣牙”。是上海最早齿轮加工的专业厂。起初“铣床”的“铣”字,用的是“洗”字,王生岳最早将“铣”字移用于机械金属切削工艺。民国4年,为史鹤鸣创办的史鹤记机器厂承制一台3号万能铣床,造价1200两银子。是第一台国产铣床。

    民国7~9年间,为扩大加工业务,王生岳承接了一座国产大自鸣钟的全部齿轮加工业务,此钟有五六层楼高、十间门面宽,坐落在大世界对面清虚观后面。民国14年,为发展齿轮加工业务,他购进美国sinsinnite牌新式铣床。民国19年他获悉滚齿比铣齿更精密,又用7700两银子购进一台德国鲁麟洋行的36英寸滚齿机,后又购进德国的磨滚刀机、伞齿轮刨齿机等设备。同时,他还自制成功60英寸滚齿机和大型刨齿机,培养出一批技术精湛的高徒,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上海机械工业的开拓者。当时,在上海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齿轮加工为主的机器行业小群体,王生岳被誉为“铣牙大王”。

    胡西园同王生岳的二儿子王承恩关系比较铁,自然就把这个加工业务交给了王生岳。王生岳为了完成订单,特地购进剪板机、钢板打弯机等钢板加工设备。王岳记机器厂有着加工齿轮的技术积累,加工滑雪板这种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王生岳带领工人按照齐志宇提供的图纸生产的滑雪板属于板头宽而板尾略窄的全能板,产品外形美观,结构合乎运动学的标准。1933年的二月初,第一批三千套滑雪板出现在奉天、哈尔滨等东北城市。滑雪板发明于20世纪初的北欧,那个时候的东北滑雪板绝对是新事物,这种为东北的冬天量身定制的东西,一出现在那些城市立即受到了有钱人的欢迎。在那一年冬天最后几个月里成为了一种在东北中上层人士的娱乐工具。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