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三十一章 预言家 (第2/3页)
-相当于0.24美元或者半个便士。更有甚者,就连钞票也先是改成单色油墨印刷,继而又改成单面印刷--因为来不及晾干。而最经典的一幕,莫过于一名女子用马克代替木柴,投入火炉中烧火取暖,因为这样更划算一些。到了这个地步,德国人的日常生活可想而知。无数百姓陷入赤贫,整个德国处在深深的绝望之中……”
刘鸿生在商海打拼多年,商业嗅觉不是一般的敏锐,从齐志宇的陈述中立马就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刘鸿生兴奋滴一拍桌子,“好,真是太好了,德国爆发了经济危机,老百姓陷入赤贫,咱们正可以把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运过去换他们的机器,德国的机器那可是这世上最好的机器,平常要花大笔的银子,现在没准几袋粮食就能换一部机器呢。”
林天翼道:“我去年倒是在上看过德国这方面的报道,只是浮光掠影地介绍了一下,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新闻里居然也会藏着巨大的商机,看来以后要多看看报纸,多注意一下国内国际的新闻了。”
齐志宇道:“我打算在琼崖开办一家制药厂,刘老板在上海、广州等地交际广,如果能成功做成这次与德国的易货贸易,就给我顺便捎一些打片机、磨粉机、压榨机、糖衣机之类机器。我们电器厂的工程师奥普是德国电器专家,这次去德国就让他给你们带路吧。”
刘鸿生皱着眉头道:“这生意是你想出来的,应该由你齐老弟你牵头组织才对呀?你出谋划策,却把发财的机会让给了我,这个情太大,我可还不了哇。”
齐志宇道:“刘老板说笑了,我有两个原因不能去德国,一是这段时间准备去琼崖发展业务。二是我能力、人脉都很有限,无法胜任这么大的生意。刘老板就不要客气了,只有你去最合适了。”
齐志宇一离开苏州,刘鸿生撇下一切手头事务,亲自跑了一趟招商局,招商局这个时候还未被国民党当局收为国营,还是一家民营企业。刘鸿生经常雇用招商局的海轮跑海外业务,董事会的成员都十分熟悉。没费什么周折就将民国十年招商局投资9万两白银购置1艘大型客货轮新江天,这艘轮船是招商局最好的海轮,全长91.4米,型宽14.6米,型深4.6米,3659总吨,吃水3.6米,载客2326人,功率1800匹,日耗煤26吨,航速12节。租下海轮,刘鸿生便派人去上海的面粉厂收面粉。于五月六日上午新江天海轮满载着面粉和日用品劈波斩浪向德国驶去。
也就是在这一天,山东临城凌晨2点半,津浦路北行车经过离临城站约三公里的沙沟山时遭遇一伙土匪劫持。这列车上载有参加山东黄河宫家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