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传_第一百零八章 大结局 (第3/3页)
翌日清军对火枪营阵地再次发动数次进攻,均遭遇惨败,勒克德混不得已,只得率部撤回济南,此后一年的时间里,清军只是躲在济南城里坚守不出,而火枪营对济南也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这一年的时间里,于天佑在朝鲜组织大明移民和朝鲜人开采铁矿,兴建炼铁炉,开办兵工厂生产火药、燧发枪。而胶州湾也相继开办了十几家玻璃作坊和火柴厂和专门铸造红衣大炮的炮厂。打败勒克德混率领的清军后,五艘商船前往浙江、福建,向胶州湾运送了三万青壮年,于天宝将这三万人编入火枪营,使火枪营人马达到五万人。1647年6月中旬,于天宝完成新兵训练,率领四万人马兵临济南,火枪营装备了胶州湾和朝鲜铸造的两百门1磅红衣大炮,五百门小口径虎蹲炮。
火枪营使用两百门1磅红衣大炮和炸药抛射器对济南坚厚的城墙进行了猛烈轰击,整整轰击了五天,终于在东侧城墙上轰开一个五米多宽的豁口。火枪营官兵从豁口涌入城中与清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巷战中火枪营一旦遇到大批清军就推出虎蹲炮向清军发射散弹,给清军造成大量杀伤,经过三天激战,守卫济南的五万清军在伤亡两万多人后,其余人马打开西门仓皇逃出济南。八月底火枪营收复兖州,在济南、兖州招募了五万新兵,十月底完成新兵训练,于天宝留下三万大军守卫山东,自己亲率七万大军杀奔京师。此时清军主力正在陕西、河南、湖北、云贵等地与顺军和南明残部作战,留在京师的兵力不足万人,趁着北京清军兵力空虚,于天宝率部于十二月初赶到北京城下,多尔衮获悉火枪营五万大军离开济南前来攻打北京,急忙从陕西、河南抽调援军前来救援。火枪营将大营布置在营州前屯卫,随后分出一万人马攻占了兵力空虚的天津。有了天津这座港口,五艘商船可以不断将粮食、火药、燧发枪、前装火炮源源不断地通过潞河送到火枪营大营,于天宝趁机在北京周边的乡下大肆招募新兵,满清入关后,满勤贵族抢占了大明百姓许多良田,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对满清恨之入骨,看见火枪营围攻北京,加之于天宝向他们许诺,攻下北京,每名士兵都可以分到五亩土地。北京周边乡下的佃农都十分踊跃地加入火枪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火枪营就招收了六万新兵。这期间不断有清军援军进入北京城,火枪营并没有对其打击和拦阻,任期进入北京城。1648年月份,北京城内的守军已达到十万人。火枪营也完成了新兵训练,开始炮击北京城墙。此时火枪营的1磅红衣大炮已达到三百门,三百门巨炮以及一千门炸药抛射器对准北京城一侧城墙猛烈轰击,不过数日就轰开了八米多宽的一个豁口,火枪营数万官兵自豁口涌入北京城,与城内清军进行了七天激战,毙伤三万清军,迫使多尔衮率领数万残部和满清贵族撤出了北京,逃亡山海关。五月份,火枪营派出三万大军离开京师南下,打着扶明灭清的旗号南下围剿满清残余势力,一路上可谓势如破竹,降清的明军看见满清大势已去,火枪营战力强横,这些墙头草纷纷剪掉辫子,重新举起大明旗帜,归附火枪营。火枪营在前面打头阵,许多墙头草在后面跟着打顺风仗,一股股清军在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的汉人武装面前如同脆弱的草纸,一同击破,一击即溃。十月初大军行至云南,击败吴三桂的大军,炮毙吴三桂,于天宝将南明皇帝弘光帝迎回北京。火枪营控制了北京的城防,弘光帝身边的侍卫也换成了大唐武装移民,弘光帝成为了大唐移民的一个傀儡。十二月份,于天佑从朝鲜来到北京,弘光帝任命于天佑为宰相,于天宝为兵马大元帅。1649年三月至八月份,于天宝对京师、河南、山东、湖北、山西等地的五十万军队进行整编,剔除老弱,留下轻壮,进行严格训练,最终训练出三十万大军,随后兵分三路,一路横扫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另外两路分别远征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最后一路前往南京、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经过一年的征战,基本上扫除了满清余孽和不愿意归顺的各个势力。1650年春天火枪营攻下山海关,数十万大军杀入沈阳,俘获多尔衮、顺治等所有满清显贵。平定天下后,于天佑和于天宝携手开始逐步推进大明政治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三年后,大明海军远征东南亚、印度,将其并入大明版图,随后又歼灭了西伯利亚的沙俄武装,将广袤的西伯利亚纳入大明版图。(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