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鸣镝(上) (第3/3页)
了这一千两,那自然是更好了。
当下,在极度热情的周明协助下,袁大海将箭队成员按年龄划分了一下,只取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年,最后符合条件的只有六百人。这六百人一听说自己被抽中可以参加祖先的黑旗箭队后,兴奋的不得了,在袁大海和周明等人的好一番弹压下,才安静了下来。另外数百没有被选中的失望一会却也没什么想法,各回各的帐篷,忙着和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全没有重振祖先雄风的觉悟。
因天色已晚,袁大海便令这六百人于凉水河对岸重新立帐篷,不再住在原先的帐篷,与家人也不得再见面,一应按军营方法管理。周明那边也调了数十个马户帮助袁大海管理箭队。六百箭手对于这样的安排并无不满,很明显,他们对袁大海这个统领的惧意远不如对管事太监周明来得厉害,有时,袁大海镇不住他们,周明便会立即出面,也不多说,冷冷看一眼,就吓得这些箭手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再不听话。
县官不如现管,周明这个管事太监掌管马户们的生杀大权,其对于这些半个时辰前还是马户的箭手而言,绝对是一尊压在头上的大佛,再加上这些蒙古汉子已经没有先祖的血性,与怕官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在自己没有形成绝对权威前,要想让这六百汉子听话,袁大海也只能仰仗周明的积威了。
次日,袁大海令六百人分做三队,每队两百人,袁大海自带一支,钱恩和郭可纲各带一支,专习箭术,优胜者由周明负责拨给其家眷一些盐、布等生活用品。对于这个安排,箭手们的心态可以用“游戏”来形容,只觉得好玩,但有谁胜出分得一袋盐或者领一小匹布,四周准能响起一片嘘声。
在这过程中,如果没有周明在场,箭手们往往会开小差,经常有人偷偷溜回对岸,对此,袁大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问。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去管,这些蒙古人也不会听自己的,因为他们还没有成为士兵的觉悟。
如果纪用进展顺利,明天就将会带着自己需要的东西回来了。夕阳西下时,袁大海命令结束今天的箭术练习。箭手们一听不练了,全欢呼起来,兴高彩烈的回营。
对于今天的箭术演练,袁大海是满意的,他不是满意这些箭手们的态度,而是满意这些蒙古人后代还没有忘记祖先的本领,使得他不需要再额外去训练他们。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