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来年规划 (第2/3页)
给高杭,说婚期就订在来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和新年一起喜庆,高杭自然是点头答应下来。
张让走后,高杭将张让送过来的诗词给了高颖,高颖看了诗词后哭笑不得。
高杭与高新见高颖表情怪异,好奇询问张豪写的什么。
高颖将这首诗递给高杭后,嗤笑一声:“这大王真叫人难以琢磨,这首诗单看前句和后句,都算得上是妙句,可是却押不对平仄,读起来颇为别扭。
你说他有才吧,连个最基本的平仄韵都出错。你说他无才吧,又能写出这么美妙的句子。”
高杭与高新虽是武将出身,但也懂一点诗词,这首诗确实如高颖所说,单一句子绝对是妙绝,合在一起又有点别扭。,但他们不想发表意见,免得张豪有成见。
张豪自然不知道自己自鸣得意的盗版诗被高颖数落,现在他正在自己书房内召见几位内阁大臣,商讨以后大西国的发展。
“孤喜欢做事有计划,现在蜀州平定,已无战事。来年大西国该做如何打算,不知各位爱卿有何高见?”张豪出声询问道。
刘德作为内阁首辅,自然要起带头作用,于是拱手回答道:“启禀大王,今年蜀州大旱,臣认为来年因着重民生,鼓励流民回乡耕种。待来年秋收后,粮草充足,再作征战打算。”
张豪点点头:“粮草确实是作战最关键的一环,今年将各郡县库存粮草用来赈济百姓已所剩不多,是要将动乱时流离的百姓安置回乡,恢复生产。”
这时谢安却出列建议道:“启禀大王,臣有不同的想法。汉安郡白马县的邓艾邓总旗在白马县采取军屯措施,一来可以为我大西训练士兵,二来又不耽搁种粮。臣觉得邓总旗的办法不错,现在是乱世,我们要抓紧每一刻练兵,进可开疆扩土,退可守土安民。”
谢安顿了顿,又继续补充道:“蜀州南面乃彝族盘踞之地,是通往滇州的道路所在,那里水源不比蜀州,彝族人又不善耕种,旱情应更为严重。
若我们拿出粮草接济,其必定归附,到时我军便可在彝族的带领下翻越大晾山,攻略滇州!”
张良这时又出列附和道:“谢大人所言甚是,那彝族人不比北方各族胡人那般反复无常,生性耿直,恩怨分明。
我大西要是在这时伸出援手,必定能与其结兄弟之好,为我大西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