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组建山地部队 (第3/3页)
界的葡萄,就因为吐鲁番日照充足,出产的葡萄甘甜可口,享誉中华。
因此张豪让邓艾给彝族人带来了葡萄种子、土豆种子,希望他们大量种植这些作物。
葡萄成熟后,晒干做成葡萄干,由训练轮番返回蜀州的西三师士兵顺道运往蜀州,销售给蜀州乡绅士族和商家,换取钱粮,大西国与彝族人五五分成。
蜀州本有些人家会种葡萄,但蜀州生长出的葡萄都比较酸涩,只有西域的葡萄才甜怡,但现在兵荒马乱,西域的商队是不可能穿过肃州来到蜀州的,张豪就是想让晾山区出产的葡萄取代西域葡萄,形成一个垄断产业。
而让彝族人种植土豆是因为晾山干旱,土豆比小麦水稻更适合种植,会更加保障彝族人的食粮。
现实世界晾山区对应的地方张豪是去过的,那里确实土豆和很多水果都是很好吃的。但是由于现在运输条件的限制,张豪只能选择让彝族人种植葡萄,可以变成葡萄干运出去,其他水果变成干果就不太好吃了,没有乡绅士族会买。
晾山区土司沈叶丹很快就同意了种植葡萄土豆,并对邓艾表示了感谢。
邓艾在晾山区第一个月训练士兵的基础体能,并且让彝族兄弟教授山地丛林生存知识,第二个月就训练士兵们攀爬山岩,第三个月就分十组人马,每三天一组进入丛林求生。
即使有彝族人的看护,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依然避免不了出现伤亡,三个月下来攀岩、丛林生存两个训练项目让邓艾的部队折损了三百人,但在生死的磨砺中也让邓艾的部队更上一层楼。
三个月训练后,邓艾带领五千人马撤回夹竹县,替换赵空屯田的五千人马。
赵空又带着屯田的士兵前往晾山区训练,因为这次晾山区留有五千经过第一次训练的士兵,所以赵空带来的五千人马上手要比第一次训练快,伤亡率也有所下降。
这样一直轮换,良性循环下,西三师将真正蜕变成山地丛林作战的行家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