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三人约会(中) (第2/3页)
拿着一张《法制日报》做遮掩,鬼鬼祟祟地进行监视。
让南克坐在靠窗的位置是有意安排,一旦南克这个“妖怪”现出原形,马警官就可以通过无线电耳塞联系对面楼上的狙击手,对南克予以限制性打击。
“舒莎,你在公安大学的射击成绩是全校最佳,在现在这种距离,就算隔着玻璃也能准确射中目标四肢吧?”
马警官和埋伏在对面楼的女狙击手通话。
“可以是可以,”女狙击手犹豫了一下,“可是目标看上去只是普通高中生啊,他真的像马警官你的那样是‘危险人物’?为了限制他的行动,甚至有必要冒着玻璃碎裂,伤到无辜群众的风险?”
当条件所限,狙击手必须隔着玻璃射击,让子弹穿透玻璃的时候,弹体本身仍然会继续以直线飞向目标,就算子弹是呈45度角撞击玻璃也一样。
但是,就算忽略因此而产生的碎玻璃,子弹的金属外壳也会被玻璃刮落部分碎屑,以圆锥形范围随机射出,情况与散弹枪的原理类似,不论击中恐怖分子或者人质都可能造成受伤甚至死亡。
“让你待命只是为了以防万一,不一定非要隔着玻璃射击不可。”马警官的这次行动并没有请示吴处长,而吴处长明确指示过不可以对南克轻举妄动,所以马警官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事实上马警官别是请示吴处长,连特警队教官“乌鸦”都没有通知,整个特警队他只叫来了舒莎一人,因为办案的关系他早在舒莎上初中的时候就认识对方,而舒莎的正义感又特别强,只要“有个坏家伙预谋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舒莎就会自告奋勇地前来助阵。
然而当目标到了现场,舒莎发现对方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以后,不由得对马警官的法产生了质疑。
为此马警官不得不使出了有针对性的忽悠手段。
“舒莎,作咱们这一行不能以貌取人,南克外表上是一个普通学生,但是我亲眼见过他为非作歹的证据!而且你看他居然跟两个女孩子一起约会,这是想要脚踏两只船啊!”
舒莎心中腹诽“马警官你从前不是最喜欢以貌取人吗”,但听到“脚踏两只船”这个词,立即语气变得冰冷,赞同道:
“脚踏两只船确实该死,这种人每次在街上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