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革新 (第2/3页)
,一副不服气的表情。仿佛若没人暗中破坏,他此刻已然提着于承烈的人头回京,而不是像现在般灰溜溜地逃回来。
太后示意群臣安静,从太监手中取过一份奏章:“李恢之事业已查明,没什么可议的。接下来要与众卿商议的才是重中之重,昨日长乐王将此奏章呈于哀家,里面所言之事哀家一时无法定夺,故趁今日早朝与众卿一起参详参详。长乐王,你亲自来说吧!”
元睿上前一步:“诸位大人可还记得,洛阳都尉胡修德生前办的最后一件公事是何事?”
胡深配合地答道:“当然记得,修德当日正在执行朝廷向寺庙征丁的命令。”
元睿:“那大将军当然知道朝廷为何要这么做对吗?”
胡深:“佛教势大,僧尼众多,致使兵员不足。”
元睿:“大将军所言不错,佛祖普渡众生,佛门子弟本不该上阵杀敌。莫说杀生,本王甚至觉得如南梁僧人般不沾荤腥也未尝不可。”
百官越听越糊涂了,不知道这元睿到底想说什么。元睿忽然提高音量:“然而洛阳近十万僧人,难道个个都是一心向佛的悟道之人吗?恐怕不见得吧,本王就认识这么一位和尚,虽然本王挺喜欢他的,但他却连大雄宝殿中所供何人都不知晓。像他这样的‘假僧人’不可胜数。虽然那位大师出家的理由本王不知,然大多数人‘假僧人’却都是看中僧人不用服兵役徭役与缴纳赋税这点才出家的。”
胡深问道:“那敢问长乐王殿下,要如何应对呢?”
元睿:“士人想要入仕尚需经中正品定,我们可参照此法在各地设立僧正一职,负责掌管僧籍,沙汰滥竽充数的‘假僧人’,在洛阳设立大僧正,统一管理各地僧正。而朝廷要做的只是选出各地的高僧大德担任僧正之职,同时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度碟至各僧正处,只有取得度碟的僧人才是朝廷认可的僧人,其余诸僧与百姓无异,该服役的服役,该交税的交税。”
元睿话音刚落,马上引来一片反对之声,大鸿胪王敏的话代表了许多人的意见:“僧尼是佛祖在人间的代言之人,长乐王此举似有亵渎神灵之嫌!”
元睿针锋相对:“难道任由刁民冒充僧尼就不是对佛祖的不敬了么?”
周正之此时也表示认同:“其实长乐王殿下先前便与臣商议过此事,臣认为此法可行,寺院决不能成为取巧之徒逃避责任的场所!”
元睿继续道:“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什么?人心就是公平。太史公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只有天下万民各司其职,各取所需,人心才会安定,天下也才会太平!若继续放任此歪风,任由‘假僧人’们不劳而获,恐会令万民寒心。”
二人一唱一和,渐渐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