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等着抓把柄 (第3/3页)
听命于陈庭,可以说这个层次的机构非常的臃肿,每当大战之时,下达命令也是极为的不方便。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还是在陈庭的身上,这一路上他的部下从一开始朱伺给他安排的一千人滚雪球似的涨起来了,每次战后都能多上不少人。
他为了偷懒都是直接派原来的老兵当降卒的队正,也来不及考核任命什么都尉,这就导致了他的手下队正越来越多,都尉却寥寥无几。
他在军中摆出了擂台,凡是功劳相差无几的队正都可以和竞争对手擂台上解决,两个人好好的打上一场,既不用勾心斗角,又心服口服身体服,一旦赢了跟自己竞争的人,不光升官,还有有一笔额外的粮食赏赐。
崔则的看在自己的这些平级的同僚打的热火朝天,颇为优越的掸了掸新换上都尉服上几颗微不可见的灰尘。他的功劳已经不需要在擂台上比武了,因此早早的就被授予了校尉之职,让他可以坐山观虎斗。
跟他一样的还有十几名同样军功突出的队正,他们中间有率先登城的,有击杀生擒敌军校尉的,有连杀十几个敌军的,都换着新的都尉服在陈庭的身后跟着他巡视全军。
陈庭的想法是,通过这一回的擂台不光是能够选出足够数量的都尉,更多的是让军中几次大战来的的降卒感觉到一种归属感,知道荆州军的赏罚分明。
他还是打算沿用以前的部队构成,五人一伍,设伍长,十人一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五百人为一营,设都尉,一千五百人为一幢,设校尉,最终全军划分为七个幢,由七名校尉负责。
如此一来,指挥起来就方便了许多,命令也能够及时的下发了。
原本的荆州军三千人从广州而来,以后两名校尉加上陈庭朱伺杨举五个人统帅,这次陈庭还是交给了杨举三千人,将原来的两个校尉分给了他,自己统帅其余的八千人马,张烈领一幢,为校尉,自己亲率一幢,再选出来两个校尉便可,其余的编作亲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