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大兴土木(求订阅!) (第2/3页)

皇宫质量和建造进度。

    从李衍对燕云地区官员的任命上,就不难看出,李衍对燕云地区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李衍是用一群宰执人员去治理燕云地区。

    世人也因此看出来了,燕京取代东京成为新的国都已经不可改变。

    的确不可改变。

    很快,李衍就又下了一个命令——在全国范围内高薪招募匠人,去燕云地区修建皇宫、修建长城、修建城防、修建官员的宅邸。

    随着李衍的这个命令一下。

    隶属于工部的十几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最先北上。

    紧接着,当初李衍从中南半岛掠夺来的二十万匠人和他们的家眷也从全国各地开始聚集,然后纷纷北上。

    与此同时,户部以高薪聘请民间的匠人北上——这里不仅仅有大中各个地区的匠人,甚至是有印度地区、阿拉伯地区、西方国家的匠人应召,简单点说,只要是大中能触及到的地区,皆有匠人应召。

    最后,户部硬是给李衍招募了四十多万匠人。

    为甚么会有这么多匠人应召?

    无它,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三到十倍的工资(按名声和手艺给),允许他们带家眷,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而且,户部的人还上门去请那些著名的匠人。

    这么说吧,没被户部的人找上的匠人,都算不上是一流的匠人。

    除了匠人以外,户部又以三倍的工资招募了五百万民夫——这民夫亦是包吃住,报销往返路费,允许他们带家眷,他们的家眷也供吃供住,也报销往返路费。

    七八十匠人、五百万民夫!

    李衍这是准备建多大的皇宫?

    动用了这么多人,李衍想建的皇宫自然不会小,不,准确的说,李衍想建一个规模浩大空前的皇宫!

    其实——

    李衍之所以要迁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现在住的这个皇宫,也就是北宋皇宫,实在是太小了,根本住不下他这一大家子。

    宋代皇室所居住的宫城,可能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既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明清北京皇城之宽阔,甚至站在汴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所以后来官府干脆禁止市民在丰乐楼的顶层眺望,以免他们“下视禁中”。

    汴梁是从唐代的州城发展起来的,宫城的前身只是节度使的治所,自然不可跟长安、洛阳这样的故都相比。

    宋立国之后,宋太祖曾按洛阳宫殿的模样,扩建了汴梁皇城的东北隅,“建隆三年,广皇城东北隅,命有司画洛阳宫殿,按图修之,皇居始壮丽矣”。

    虽然号称“壮丽”,其实北宋的皇宫,其周长也不过才五里——明代北京城的皇城周长为十八里,对比一下,就知道,北宋的皇宫有多小了。

    宋朝的皇帝不想将皇城扩展得更加阔气、大气一些吗?

    档案是肯定的——当然想。

    但如果这么做,首先必须面临一个问题:拆迁。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点不一样,以前的城市是权力规划出来的,显得工整而呆板,而汴梁则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而又生机勃勃。

    这就导致,汴梁宫城之外,都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铺。

    因此,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店。

    宋朝的皇帝不是没有想过要扩建皇城,让自己住得更舒坦点。

    宋朝的第二任君主赵匡义,就曾下了决心欲广宫城,甚至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测绘图纸。

    不久,图纸便画了出来,赵匡义一看,按照那图纸所建,要拆迁的民居实在是太多了,便让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

    而那些居民,根本不愿意搬走。

    退一步说,就算那些居民愿意迁走,朝廷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要知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那时的汴梁城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更何部是皇城边上的黄金地带。

    而赵匡义又没有搞强拆的魄力。

    最终只好作罢。

    到了最爱大兴土木、最爱享受的赵佶上台,也想扩建皇宫。

    可到了赵佶这一时期,汴梁的房价就更贵了,以至于赵佶更动不起了。

    万般无奈之下,赵佶只能扩建相对独立的延福宫。

    可即便是这样,北宋的皇宫,也是小得可怜。

    如今,李衍有封号的妃嫔就有两千多,没有名号的宫女已经一万多了,再加上四百多子女以及他们未来的妃嫔、使应,这小小的宋皇宫哪里够他住?

    而一旦李衍要扩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