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话 浮桥之战(一) (第2/3页)
是只能从一边开始往对岸搭桥,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问的确实是好,一直以来,我也是习惯了传统思维,往往会按照常规模式来,两边一起下水,再搭桥。台下顿时议论纷纷,“咦,是啊。”“恩,这是个问题啊。”
“静一静。”我压了压,想了想强自镇定地说道“道理也是一样的,我们无非是在这边搭岸边门桥的同时要送一个门桥去岸的那边,然后再两边一起进行。”
“好,问题又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把门桥全部推进水,在送一个门桥过去的同时,各组门桥操作人员,同时连接,把一节节对接,变为全体同时对接,这样,不就是省了很多时间了吗?”
我吃了一惊,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想过,去年记得我也问过连长,可是老连长那会儿说,一是咱们现在没有那么密切的协同,战士们熟练度不同,没办法流畅按理想情况进行;二是万一与两边固定下来的门桥对接不成,连接起来的门桥体积大、重量大,经过河流一冲,反而会更难对接,从而影响整体速度,所以,最安全稳定的办法就是一节节由两边同时往中间展开,就像打隧道一样,两侧同时开挖,不断校对方向,最后吻合。
没想到憬和一个新兵,都能想到这一节,让我确实很吃惊。
“哎,还真是啊。”不少新兵交头接耳道。
“哼,还没学会就开始异想天开!”宣哗等几个老兵尤其是班长在底下冷笑道。“是啊,小新兵蛋子懂什么?我们不如他,连长也不如他?”
“这小子就爱出风头!”
我不动声色压了压手,大家顿时静了下来。
“憬和这个问题提的好,至于理论上的东西是否能行得通,我觉得还是要经过实践检验。不过,我倒是想知道,你们在座的各位,有多少是觉得憬和的办法行得通的,有多少是赞成用老办法搭桥的?这样,大家举手表个态吧!”
没想到,统计的结果让我很意外,全连两种意见的人居然差不多,多数新同志会站在憬和那边,多数老同志站在了宣哗那边,看来,这不光光是一个新训法的问题,更多的新同志学会了质疑传统学会了思考训练学会了主动改变。3个排长,2个站到了憬和那边,看来,大家想法都很活跃,嘿,是个好事,我暗自想到。
我低头看了下时间,恩,还有一个小时左右熄灯,“既然,大家相持不下,那么大家就运动下吧,对抗,就从现在开始!”我说的是这是我们连开训以来每晚的必练项目,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步调一致,提高大家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精神,我想出了个办法,把沙袋连起来,然后一组六个人到八个人,25米的距离,从这头跑到那头,那边的一组人在接手,来回换着奔跑,如此连环反复,直到最后一组人跑完。这种训练,可以促进大家相互之间配合,大大提高战士们的耐力、速度和配合。
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